《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清洁供暖发展报告》发布
以“清洁•多元•高效”为主题的“2017ISHC&CIHE中国清洁供暖峰会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清洁供暖高层对话”近日在北京召开。
在此次峰会上,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清洁供暖发展报告》。该报告由新华社经济分析师历时数月,走访了北京、天津、石家庄、衡水、邯郸、邢台、新乡、濮阳、安阳等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主要城市,深入企业、农村等一线采访调研而成。
《报告》指出,在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的“2+26”城市中,北京清洁供暖改造一直走在前列,目前北京清洁能源供热的比例已提高到了88%,中心城区已实现了供热锅炉无煤化。除了技术可复制、经验可推广的“雄县模式”,河北石家庄、衡水、邯郸、邢台等地市也在因地制宜,利用“煤改电”、“煤改气”、洁净型煤、地热能多种形式全面推进城乡居民供热清洁化。河南也在积极推进 “煤改气”、“煤改电”,不过清洁型煤短期内仍难以完全退出市场。
《报告》认为,扩大集中供热规模、推进“煤改电”、“煤改气”、洁净型煤、利用地热资源等多种供暖方式是当前北方地区推进冬季清洁供暖的主要选择。但由于各地的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补贴配套不同、居民承受能力不同,所采用的改造路径也有所差异,总的来看,资金与能源配套保障仍是“瓶颈”。未来还需综合运用政策引导加市场化机制,推动清洁供暖“改得起”,更“用得起”,确保这一民生工程走的更远。